朱仙镇木版年画新闻

主页 > 新闻资讯 > 朱仙镇木版年画新闻 >

流淌在记忆中的传统年味儿

春运的号角已经吹响,电子设备的刷票工作也早已进入战备……这意味着新年马上就要来临。

  记忆中的新年,是从年三十到初一、十五一环接一环的习俗讲究:是贴对联、是压岁钱、是猜灯谜……

  现在的新年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,过年的形式不断增多,年味越来越淡了;对于很多人来说,生活中的每天都和过年一样,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同时却越来越怀念以前的过年,怀念那有着浓郁年味的岁月……于是,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“春节越过越没年味”的抱怨。

 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,抱怨的同时,我们也淡忘了那个记忆中的春节味道也需要传承。

  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,随着岁月的变迁,很多传统文化正在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。源远流长的年文化,坚守的是对传统工艺的虔诚与膜拜,回归的是人性最纯正的本源。

流淌在记忆中的传统年味儿

  现代城市,生活中可以把玩的细节被越来越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所抛弃。几乎所有手工的东西都可以用生产流水线搞定,许多传统的东西在钢筋水泥的挤压中渐行渐远,年味越来越淡,人情越来越轻。

  还记得上次张贴年画的情形吗?还记得那些曾经贴过的年画的模样吗?是否知道张贴的年画中的故事与渊源?

  于是,又重新踏上找寻记忆中年味儿的旅程,在“寻找”中,不断地被传统民俗的博大深深地感触,知道了记忆中的门神---秦琼敬德,原来是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门神一类,了解到年画制作工艺的复杂繁琐,当然,更多的是知道了年画的历史演变,知道了年画中的年味儿是由来已久的,是流淌在记忆中的传统年味儿。

流淌在记忆中的传统年味儿

     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,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。

  北宋年间,每逢过年过节,特别是过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,以祈求人寿年丰、吉祥如意、招财进宝、镇邪除妖。后来北宋没落、灭亡,开卦几经战乱,木版年画便衰落下来。到了明代,开封年画虽然又获复兴,但已逐渐转移到朱仙镇。明朝末年洪水泛滥,开封被淹没,百业俱废,朱仙镇便成了木版年画的中心。明、清时期,朱仙镇就有300多家木版年画作坊,其作品畅销各地,于是开封地区的年画被统称为“朱仙镇木版年画”,影响深远。

 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,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,而且极具观赏价值,许多名人都曾收藏过朱仙镇的木版年画,鲁迅先生给予其很高的评价:“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,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,和其他地方的不同,不是细巧雕琢。这些木刻很朴实,不涂脂粉,人物也没有媚态,颜色很浓重,有乡土味,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。”这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的很好概括。现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还珍藏着26幅鲁迅收藏的朱仙镇年画作品。

  这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衍变历史,也是记忆中年画的模样,更是流淌在记忆中的传统年味儿。

扫一扫关注我们
微信二维码